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倾心棉海渡春秋 只为农民笑意浓(李卫平)
------------------------------------------------------------------------------------------------------
www.0790520.com    [2014/5/13 18:20:22]    来源:    点击:  

——记州政协常委、州农科所研究员李卫平
    孔雀河清澈而富有灵性,她宛如青春美丽的女孩在阳光下欢快地唱着生活的赞歌。生活在孔雀河畔的李卫平正是拥有着这种秉性,正是因为热爱生活在孔雀河两岸的人民和山川,才能在她所从事的农业科研工作中不断结出丰硕成果,才能为巴州数十万棉农插上增收致富的翅膀,为她的人生谱写着生活的赞歌。
    21年的执着不悔,21年的夜以继日,21年的真心付出,21年的潜心钻研,李卫平从一个普通的农业大学学生成长为全疆棉花育种行业的中流砥柱,并成长为巴州农业科研系统的学术带头人。目前,她担任着巴州农科所研究员、棉花研究室主任的职务,兼任政协巴州第十届常委,同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棉花产业体系孔雀河试验站站长。
真情守望
    和许多在农业科研领域默默奉献的人一样,李卫平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她要与农业科研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是在那一刻她进入了巴州农科所成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从此她的工作便于脚下这片热土和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棉田紧密联系在一起。
    1990年8月,李卫平选择了一条平凡而艰辛的工作。连她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会和农业打一辈子交道,会在棉田和实验室之间渡过21个春秋。“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李卫平在充满艰辛、枯燥、挑战的农业科研道路上走的坚定而执着。
    90年代初,自治区提出新疆经济“一黑一白”经济发展战略,“白”就是指棉花,而实现棉花经济的快速发展,优良的棉花品种是关键环节。从事农业科研21年来,李卫平一直真情尊守着这一理念:快速选育高产优质高效棉花新品种,并积极将它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中。就这样,她从一名棉花育种的新手迅速成长为棉花育种领域的骨干力量,并成为巴州乃至全疆农业科研战线上的青年专家之一。
    工作之初,当时她是科室最年轻又是唯一的女同志,但她不怕苦不怕累,工作积极主动,不懂就问,抱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思想,在最平凡的工作中,从一个新手逐步成为项目主要执行人  由于李卫平同志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刻苦钻研,大胆实践,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并具有较好的组织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1999年经巴州农科所党委任命李卫平为巴州农科所棉花室副主任,1998年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开展的关键性时期,经单位领导和课题组研究决定,由她担任国家项目区域子专题的技术负责人。当时我区棉花生产面临枯、黄萎病发生危害日趋严重的形势,为了解决生产所需,尽快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她建议改进项目实施方案,将抗病育种试验田选点在农一师3团枯、黄萎病重病区,并独自一人前往600多公里外的试验点蹲点开展研究工作,这一去就是三年,当时她的孩子还小,一个女同志独自一人长期出差,交通、住宿很不方便,但她从没向组织提出过困难。由于项目实施方案的改进和课题组成员的努力,2000年成功地选育出新陆中11号。此项成果不但是新疆自育的第一个抗黄萎病陆地棉品种,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抗黄萎病陆地棉品种,它有效解决了黄萎病危害的问题,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资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执着不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事农业科研工作,总是与辛苦、劳累相守相伴。 21年的执着不悔,李卫平风里来雨里去,没有喊过一声累、没有叫过一声苦。每次看到自己选育的棉花新品种结出累累硕果时,每次看到农民在棉田中喜悦采摘棉花的情形时,她总会露出甜甜的微笑。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365bet体育开户 主办